老王最近又查出了大肠息肉,他很疑惑,两年前做了大肠息肉手术 ,怎么今年又发现了呢?会不会癌变呢?随着当代人饮食和生活的改变,经肠镜检查的发现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多数患者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明显症状。
大肠息肉从何而来?
大肠息肉是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现代人饮食太过于精细,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运动越来越少,加上长期吸烟喝酒,损害了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了肠息肉发生率。还有长期便秘,增加了体内有害物质都肠道的摩擦,久治不愈的肠炎不断的刺激下,患肠息肉的概率大大提高。
检查出来大肠息肉,也不要过于紧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四种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恶变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他三种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附上一张癌变图:
有些大肠息肉有癌变倾向,但也不是都会发生癌变。那么哪些息肉容易改变呢?
1、体积小又带蒂的一般不易发生恶变;体积较大、息肉的根部较大,没有明显蒂的息肉,则极有癌变的可能。
2、如果息肉生长十分缓慢多为良性息肉;若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了2厘米,就要警惕癌变。
3、要特别注意腺瘤性息肉,此类息肉的癌变率高
4、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但是多发性息肉的癌变概率增加。
如果查出了大肠息肉,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肠镜进行全大肠检查,来确定其他部位是否还同时有息肉。
通过肠镜发现的肠息肉,均需要切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留在体内就是一“定时炸弹”,对身体产生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结肠息肉不需要开刀。近几十年,随着电子纤维镜特别是内镜的问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经很是一种很成熟的治疗的治疗技术了,其适应症包括:
无蒂小息肉
息肉有蒂,但其蒂直接小于2厘米
息肉的根部较大,没有明显蒂的息肉,息肉本身直径小于2厘米。
除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以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息肉完整切除。
息肉切除完以后,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般建议3年左右复查肠镜,若患者是多发的息肉,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尽早发现尽早处理,这样以后出现癌变的几率就会少一些。息肉切除以后要看病理结果,对于有分化程度低的,有癌变可能的,做肠镜检查的次数就要更频繁一些。
同时在饮食上还要作出调整,饮食要规律,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均衡营养,避免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
山西肛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 >>搜一搜 搜索山西肛泰肛肠医院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