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高。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于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
一、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一般步骤: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二、术后怎么复查?
大肠息肉切除后,应强调定期结肠镜随访,早期发现新的病变和局部复发病变,并及时处理。
1.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 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
2.对于3~10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0 mm、有绒毛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如果确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块切除的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
3.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应在1年以内,并考虑是否有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
4.对于接受分块切除无蒂型息肉的患者应该在随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从而验证息肉是否被完全切除;
5.对于疑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加强随访,同时对其血缘关系的亲属做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数癌变)。
6.单个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多发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山西肛泰肛肠医院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山西肛泰肛肠医院预约挂号中心】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