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长期的不良进食习惯、长期的精神紧张或忧虑等精神因素、长期不离烟酒或者药物刺激等。
胃溃疡都有哪些表现?
1、胃溃疡病人典型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疼痛位置大多在上腹中部或者左上腹部,与急性胃溃疡发病时出现的上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相比,慢性胃溃疡患者往往是有隐痛的感觉,这种疼痛有时可蔓延至左下腹部或者后背部位疼痛。
2、胃溃疡患者通常都有在进食后疼痛感加剧的特点,一般在饭后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疼痛加剧,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缓解。
3、由于胃溃疡患者的腹部疼痛的感觉可以在进食后有所加剧,因此患者可能为了避免疼痛而少进食,或者选择不会引发剧烈痛感的低油低脂的温和食物,这样时间一长,有可能造成患者摄入热量不足,从而引起体形消瘦,甚至会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
4、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一些患者可在上腹部摸到质地较硬的包块,有压痛,有时会发生呕吐,按压包块时呕吐感强烈。
5、胃溃疡病情逐渐加重后,或可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去医院化验的话会出现大便带血的结果,这是说明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弄清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胃溃疡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胃部粘膜的受损和胃酸的过度分泌,而造成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是非常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是唯一可以在胃酸里面生活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可以破坏胃的粘膜,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病变。
抽烟和饮酒
长期的抽烟和饮酒,吸进去的烟雾也会进入到胃里面,导致胃粘膜的损害。喝酒,特别是高浓度的烈性酒,酒精可导致胃粘膜损伤,加重胃溃疡的症状。
长期口服损害胃粘膜的药物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芬必得,扑热息痛等止痛药,红霉素,消炎痛,保泰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都对胃粘膜有害。平时吃药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随便吃药。我们在临床上见过很多患者,胃痛吃止痛药,导致胃穿孔,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良的饮食习惯
空腹喝浓茶,暴饮暴食,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口味重,做菜喜欢多放盐,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很伤胃,都可能导致胃粘膜损害。
精神因素
患者在遭遇重大打击、变故的时候,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容易患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