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达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患病率随增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慢性便秘如此常见,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处理。
首先,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慢性便秘——慢性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费力或有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
老年人慢性便秘不良影响
便秘本身并不会产生致命性危险,但老年人慢性便秘如不能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危害:
1、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便秘排便时费时费力,腹压增高,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2、诱发粪石性肠梗阻、肠穿孔
粪便长时间停滞在肠道,水分被吸收,粪块变硬,甚至形成“粪石”,可堵塞肠腔导致肠梗阻,长时间压迫肠壁可形成肠壁溃疡,甚至导致肠穿孔而发生粪汁性腹膜炎,可危及生命;
3、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便秘是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便秘造成肠腔压力增高,致肠黏膜血供减少,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4、增加结肠癌风险
便秘时粪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导致粪便中各种致癌物质浓度升高,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
老年人慢性便秘处理
1、完善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插入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当出现便血或粪隐血试验、贫血、体重明显下降、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等,或者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的无症状的人,应积极做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2、调整生活方式
1)增加膳食纤维摄量:膳食纤维≥25g/d(相当于2公斤的苹果或桃子或芒果或菠萝=1公斤金针菇=1斤燕麦=300克枣干或核桃=160克黄豆),当然不要只吃一种或一类食物,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就是水果、蔬菜,坚果,其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当属坚果、菌菇类和豆类食物,水果中的含量大都较低;
另外,深绿的蔬菜会比浅色的蔬菜膳食纤维更丰富一些,蒸煮或者剁碎蔬菜都不会影响膳食纤维的功能,建议每天吃蔬菜500~800克,水果每天 500~1000克(如果三餐都有吃蔬菜,餐后一个苹果或桃子就能达到要求的量);
2)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1700毫升为宜,相当于4瓶400毫升的矿泉水;
3)饭后适量活动:饭后2小时出门散步,避免久坐;
4)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3、精神心理健康治疗
获取家人支持与理解,多与孩子或老伴交流,遇到问题及时倾诉与解决;增加社会活动,可以与小区内的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或到公园、广场逛逛。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问题很常见,要正确认识其危害性,积极防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和整体治疗,强调良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生活方式调整为基础,联合药物和精神心理调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便秘难题。
总结一句,胃肠出了问题,建议到山西肛泰肛肠医院明确诊断,不可盲目自诊自治,以免错过好治疗时间!